2024四川财经咨文·“进”与“立”⑥丨川渝如何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奔赴“第四极”

来源:川观新闻

关键词:带动力


【前期提要】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2023年,川渝两省市强化“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在产业协作、项目共建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3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比重6.5%;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2023年前11月,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5000列,占同期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近三成。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13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0.1%,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两省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2.1万家、2.5万家。


【受访嘉宾】


刘兆奎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丁任重 省决咨委委员、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廖元和 重庆工商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   勤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圆桌访谈】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个年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放在第一位的是“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带动川渝地区加快奔向中国经济“第四极”?


围绕这一话题,川观新闻记者邀请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川渝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一起探讨。大家认为,川渝两省市要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做大经济体量、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服务功能等方面加力加劲,共同承担好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任务。

image.png

川渝高竹新区。张启富 摄

廖元和:我们从宏观大势看,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2023年,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判断2024年将是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诸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今年有望继续取得突破性重要进展。

梁勤:就企业而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正当其时”。在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有26家川渝企业入围,放在全国看还不够多。随着川渝两地要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形成资源对接、需求互补、协同发展、共促共进的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image.png

航拍西部(成都)科学城。川观新闻记者李强 摄

刘兆奎:按照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安排部署,川渝两省市将围绕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强化改革集成和开放门户功能、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合力建设新时代战略腹地。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我们将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为牵引,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成渝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具有川渝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推进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先进核能、生物医药、空气动力等原始创新集群,加快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image.png

川渝高竹新区。新区管委会供图

记者:川渝人民对推动川渝中部崛起满怀期待,你预测会有什么新气象?

丁任重:中部崛起肯定存在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但我对前景感到乐观。去年6月,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就聚焦“中部崛起”主题作出部署,说明双方高层形成了把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作为战略重点的共识。两省市既要抓好毗邻地区合作,也要发挥“双核”作用,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推动成都、重庆极核功能沿轴带扩散,带动资阳、遂宁、内江等沿线城市加快发展,共同做强成渝主轴。

廖元和: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做法对成渝中部崛起有借鉴意义。一是培育一批现代化大中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学习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做法,推动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促进提升大中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三是着力建设中部地区重点工业园区,优先布局重大项目,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梁勤:在毗邻地区产业合作方面有三件事值得做:共同打造在全国乃至在全球有优势的链主企业及生态圈,大力支持双方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分步实现融合发展。

image.png

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 ,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列其中。园区供图

记者: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省市如何合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丁任重:川渝两省市肩负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任。尽管川渝两地许多产业存在竞争关系,但在细分领域的互补性也很强,比如四川锂电池产业走在全国前列,重庆汽车底盘产业等是强项,加之双方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通过内部再分工、再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就有优势。

廖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双方应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联合招引一批重点领域项目,强化链式配套协作,联合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和产品认定标准,在金融、财税、资源利用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推动形成更多世界级产业和500强企业。

梁勤: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在全国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较高的优势,推进大数据支撑下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用好川渝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持续用力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把长板锻造得更长。用好川渝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推动制造业走出迈出更大步伐。只要川渝企业始终发扬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就一定能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成长,在分享更多发展改革红利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新动力。

记者:2024年川渝共建重大项目数量达到300个,预计今年产业领域将取得哪些标志性成果?

刘兆奎:300个共建重大项目总投资3.6万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较2023年有所提高,随着这批项目推进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在共建产业体系方面,双方将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宜宾锂电、绵阳巨星永磁、德阳航空航天燃机装备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项目,进一步提高川渝产业集群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速形成特色鲜明、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4-01-17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