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的新生活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外来媳妇”的新生活)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时忆及知青岁月,对乡亲们“干活挑着金扁担”的愿望记忆犹深。“金扁担”挑起百姓对好日子的憧憬,也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广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有哪些新变化?“金扁担”又赋予了脱贫干部哪些新责任?本台推出记者走基层看变化《我的“金扁担”》系列报道。开篇,我们跟随记者到广安区龙安乡,看看外来媳妇施大姐身边发生的变化。

施大姐的家位于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老家在云南玉溪的她是地地道道的外来媳妇。初夏时节,施大姐的院子里花开菜长。不一会功夫,施大姐便采摘了满满一篮子的蔬菜。现在施大姐种地,发展的是庭院经济,相比以前靠种地为生,变化可不止一点点。施大姐回到屋子里,给我们拿出了一件“宝贝”。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以前用扁担就是挑谷子、挑粪,做什么都是用扁担挑。这几年就不用它了,这个扁担都用了30年了,那时全靠它吃饭。

常年的肩挑背磨,这根木制的扁担已被打磨得非常光滑,甚至有点弯曲变形了。但就是这样一根扁担,曾经挑起了施大姐家的生计与希望。触摸这根刻满岁月痕迹的扁担,施大姐仿佛触到了过往岁月的艰辛。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结了婚,我们自力更生,辛苦一点,种庄稼,那是种得多,还要上交款,上交粮食,确实辛苦。全靠这个扁担,那时路又不通,一条小路,爬坡上坎的,一直背到家。两口子种几千斤谷子那时都是挑上来的,完全靠这个扁担。

时间回到20年前,生活的重担压得施大姐喘不过气来,让远嫁广安的她决心离开这个家。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想丢下(他们),觉得很可怜。

施大姐几经挣扎,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继续用这根扁担扛起了家庭的重担。长年累月的劳作,施大姐和丈夫落下了腿疾,干不了重活。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施大姐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现在,丈夫和大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在家照看上学的小儿子。为了有持续稳定的生活来源,村里给施大姐安排了保洁员和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干部 王兴平我们这个公益性岗位我们村一共设了4个,就是疫情消毒有2个,环保卫生有2个,护林加在环保里,一共4个人。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次,考虑低保户家庭困难的群众。

龙安乡地处深丘,当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栽种的柏树已蔚然成林,现在正值夏季,天气炎热,防火形势严峻,身为护林员的施大姐便加大了护林巡山的频率。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现在太阳大,容易起火,特别是村民上坟的,要特别跟他们说一下。(大意)

山上是柏树林,山下则是柚子园。目前,以龙安乡为核心,广安龙安柚种植面积已达25.5万亩,产量26.5万吨,已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除了自留地,施大姐家的土地已全部流转栽种起了龙安柚。干了半辈子农活的施大姐也学会了种植技术,还给我们讲解起疏果的技术要领。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那些畸形果、歪果子,还有最小的果子,全部都要削掉,好看一点的、形状长个儿的,像这种,就要留起。以前疏那个果子就卖不出去,就浪费了。现在这里开了加工厂,疏下来的果子就可以拿去卖钱,大小都要。最小的还贵些,三块钱一公斤。像这些果子就卖得到两块钱一公斤。

施大姐口中的加工厂便是广安龙安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龙安柚种植基地,公司将龙安柚进行精深加工,从最初的榨汁到现在的果汁生产,产业链不断延伸,老百姓也从中受益。如今,施大姐在加工厂里打零工,一天50元的工资让她很是满足。既要做好村里的公益岗位,又要在厂里上班,勤劳的施大姐把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广安区龙安乡龙安社区居民  施华仙:加工厂8点钟上班,我6点就起来,早点吃早饭,觉得有个活儿,我就背着背篓和夹子,边走边捡(垃圾),走到那边就快到8点钟,上完班后又捡起回来,两个工作都做完了。

忙碌而充实的施大姐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保洁员和护林员一个月工资2050元,低保金全家一个月520元,再加上在厂里上班能拿50元一天,一个月收入能有三四千元,自己每年还养两季鸭子,丈夫孩子也在外打工挣钱,小儿子读书还有补助,如今,这幸福的日子就像院子里的花儿一样绽放。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0-06-22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