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3、滑坡具有哪些特征和识别标志?

(1)地物地貌标志:滑坡在斜坡上常造成环谷(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使斜坡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凹岸反而稍微突出或有残留的大孤石)等现象。有的滑坡上还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2)岩、土体结构标志:滑坡范围内的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3)水文地质标志: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4)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坡面很光滑,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4、哪些因素会诱发滑坡?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5、滑坡发生有什么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前兆?

(1)大滑动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4)临滑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5)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观位移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现象。(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7、滑坡简易监测方法有哪些?

(1)设桩观测地表裂缝:在斜坡变形主裂缝两侧布置若干对观测桩,间距10~20米,定期用钢尺测量每对桩间的距离、高程(或倾角)。(2)设标尺观测地表裂缝:与设桩观测相似,在主裂缝两则布置若干对固定标尺,定期观测记录水平与垂直标尺上的数据。(3)贴水泥砂浆片观测建筑物裂缝:在已产生裂缝的构筑物(如房屋墙壁、挡土墙、水渠、涵闸等)裂缝上,贴上水泥砂浆片,定期观测水泥砂浆片破裂情况,并测量相对位移。(4)剪出带刻槽观测:在滑坡体前缘剪出带内垂直滑动方向刻槽,深度以穿过滑坡体为宜,宽度一般0.5~0.8米,定期观测刻槽宽度和沟坡变化,并进行测量和记录。(5)斜坡深部变形简易观测:在斜坡变形体的纵横断面上打数个钻孔,孔径5~7厘米、深度大于估计滑动面3~5米,孔内插入直径5厘米硬质塑料管,管口高于地面0.5~1米,管外与孔壁间用粗砂填实,用测绳一端系球形重锤放入孔底,另一端固定在孔口,定期提升重锤,判断塑料管是否倾斜,记录重锤提升困难或卡住的位置,即为可能滑动面位置。

8、日常工程活动中如何预防滑坡?

(1)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崩塌滑坡。

9、当发现斜坡开裂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或接到临滑警报后,应采取什么紧急措施?

(1)组织危险区的居民及有关设施立即疏散搬迁。(2)派人上山昼夜巡视,封闭路经危险区的路口,禁止闲人进入危险区,制定警报信号,在快速滑动(崩塌)开始前及时发出警报信号。(3)滑坡发生后,派人到滑坡后缘调查,分析、确认不会继续滑坡后,解除警报。

10、滑坡的主要工程治理措施有哪些?

(1)截引地表水。拦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2)疏干地下水。排除“滑带”水,疏干滑坡体并截断渗入补给,是防治深层滑坡的主要措施。

(3)护坡脚。防治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避免坡脚被冲刷掏空失稳,导致滑坡。

(4)削坡减重。此方法常用于治理“上陡下缓、头重脚轻”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而且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坡体,使滑坡体外形改善,斜坡高度降低,坡度减小,滑坡体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5)建挡土墙。小型滑坡或临时工程,可用框架式混凝土挡土墙。

11、什么是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12、哪些因素会诱发崩塌?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13、崩塌发生有什么规律?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滞后。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14、崩塌发生有什么前兆?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15、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16、哪些因素会诱发泥石流?

(1)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

17、泥石流发生有什么规律?

(1)季节性: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诱发。(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4)链生性的群发性:滑坡、崩塌常成为泥石流的固体物源,但泥石流的流动过程中又强烈冲刷、侵蚀岸坡,触发滑坡、崩塌产生,故常滑坡、崩塌→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循环产生。

18、泥石流的简易监测方法有哪些?

(1)进行山坡沟谷松散堆积体监测:在体积较大、容易滑动的松散堆积上设立几条监测剖面和监测点,然后对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其水平、垂直位移情况。如果位移速度达到每天30~50公分时,则预示着将要出现滑坡,此时若遇暴雨期间,则有可能激发产生泥石流。

(2)进行降雨量监测:泥石流发生时刻,多出现于降雨过程的峰值阶段,因此,宜选用观测短历时暴雨量的大小以作为判别泥石泥发生的可能与否。

(3)进行地表水体动态监测:主要对泥石流形成区的水库、山塘、水渠等蓄水、排水、渗漏、溢流等情况进行监测。当大雨期间将要发生水库、山塘、水渠暴满、溢流或溃决,并可能引发泥石流时,应发出警报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19、日常工程建设中如何预防泥石流?

(1)新建工程场址不宜选在泥石沟的形成区(汇水区除外)流通区和堆积区。(2)若工程正在泥石沟内建设,首先应对已建工程搬迁和泥石流进地工程防治的技术、经济对比论证,优选可行方案,然后,组织实施优选方案(搬迁或者进行工程防治),避让或治理泥石流灾害。(3)对采矿弃渣、工程建设弃土,要规划选择可靠的堆放场地,不能在山坡、沟谷中随意乱堆乱放;对大规模的弃渣、弃土,在沟谷中要修建尾矿坝、淤地坝、梯田等,截蓄弃渣、弃土。(4)提高山区新建水库工程质量,对泥石流沟内水库,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坝下的坝肩渗漏,杜绝溃坝;雨季,在保证水库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确定蓄水高度,合理调蓄,防止溃坝触发泥石流灾害。

20、发生泥石流区时应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政府、单位(村、乡、镇)、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的抢险救灾活动。(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比如:酌情限制车辆的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水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

21、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林业措施:根据泥石流沟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合理种植不同的各种林木,防止水土流失。

2、农业措施:禁止毁林开荒,实行25°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固定耕地精耕细作,改变广种薄收的不良传统。

3、排导工程;通过建急流槽、明洞渡槽、渡槽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让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通过排导设施顺畅地从要保护的城镇、建筑物、道路的上流宣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19-04-22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