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广安非遗民俗瑰宝,感受川东独特文化底蕴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解锁广安非遗民俗瑰宝,感受川东独特文化底蕴)

image.png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有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这块天府宝地也汇聚了各种丰富的地方特色民俗,广安作为川东重要门户,也碰撞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文化产物。

那些汇集川东特色的有趣传统民俗

都蕴藏着川东摇篮悠久的文化底蕴

非遗民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守护广安文化 ,延续文化的血脉

一起来了解广安特色非遗民俗吧

婚嫁歌(坐歌堂)

image.png

春秋战国时期,“坐歌堂”由巴人传入四川,与四川独特文化碰撞交融。

旧时,凡闺女出嫁前夕,女方家姐妹及邻里好友要唱嫁歌为闺女送行,在今四川东部华蓥、南充、岳池、广安一带,这种婚嫁习俗往往在女方家堂屋里举行,故称“坐歌堂”。

川东“坐歌堂”是“巴文化”和“蜀文化”结合的产物。随时间的推移,这种具有川东特点的民俗文化形成了一整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嫁女歌系列,这种表演形式在华蓥山一带一直沿用至今。

image.png

“坐歌堂”也是了解、研究川东封建社会风土人情、表演艺术、民间语言、民间音乐、服饰饮食不可或缺的依据,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云童舞

image.png

云童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它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华蓥山西麓广安市渠江一带。

最初,云童舞是由两个男童捧着香盘、宝灯,左右飘舞,有节有序,有板有眼,随佛教信徒组织的架香一道,边走边舞,去华蓥山宝鼎朝山拜佛。

后来广安对云童舞进行了多次改革、挖掘、整理,现今的云童舞以半边月、月团圆、黄龙缠腰等多个动作为基型,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民间舞蹈。因其产生时代之久,影响之广,音乐舞蹈之精美因而成为巴蜀奇葩。

岳池灯戏

image.png

岳池灯戏是川剧中独具四川特色的艺术形式。

灯戏原是四川民间的一种比较简单朴素的小戏,是民间长期流行的一种小型歌舞艺术,一般称之为“灯”或“花灯”。它吸收大量民间表演艺术,形成了特有明快、活泼、幽默、夸张的风格,演出场地不限、人数不多,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由于灯戏内容积极健康,生活气息浓郁,艺术风格幽默,形式短小活泼,深受群众青睐,人称“喜乐神”。在文化艺术界,岳池灯戏也得到很高的评价。

高亭

image.png

岳池的“抬高亭”源于古迎神赛会的“请(抬)神祭活动”,至明末清初,改“请神”活动为民间街头游艺活动。

每逢春节或迎神赛会活动,岳池县城或主要场镇都有“抬高亭”游行活动。高亭分“高桩”“平抬”两种,一般由八人抬着游行表演。演员按剧情要求在桌面造型,高亭活动惊险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旧时请神或庙会游行抬的是纸扎神像,现在衍变发展为抬活人,即抬演员。演员亦由扮神像改变为表演一个戏剧故事情节。岳池高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且愈作愈精,深受群众欢迎!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image.png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是一项盛行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华蓥山为核心的民间游艺竞技项目。

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最高峰1704米,坡陡林密,除少量水上交通外,用滑竿作为出行代步工具,使用者多,从业者众,滑竿行会帮派应运而生。

达官贵人为选拔得力抬夫,结合当时大家闺秀时兴乘滑竿上山烧香拜佛的习俗,便出资举行滑竿抬幺妹竞技比赛。活动逐渐有了竞技、表演、展示、欣赏等成分,变得有趣起来~

image.png

滑竿抬幺妹也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风情,具欣赏韵味,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邻水手掌木偶戏

image.png

邻水“手掌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手掌木偶戏”,由一人表演,双手套戴木偶用手指操作,手脚交替敲打乐器,嘴吹口哨,或唱小调。使偶人几乎可以做出各种生活与舞蹈动作,神态逼真,往来逡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手掌木偶戏日臻完善,由于其体型小,便于携带和流动演出,再加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在民间流行甚广,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曲剧

image.png

岳池曲剧是由曲艺唱曲演变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是在曲艺化妆彩唱基础上发展而成。

岳池的曲艺人尝试分角色来“拆唱”一些曲目,拆唱很受群众欢迎,艺人们进而以简单的化妆扮作人物彩唱,逐步形成戏剧样式,因其由表及里是由曲艺演变发展而成,故称曲剧。

曲剧大都来自于民间“俗曲”,剧本取材于民间生活,用四川方言表演,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深受大家喜爱~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以广安为核心传承的特色民俗,让川东传统不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方向。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20-04-17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