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奏“生态曲”同唱“双城记” 成渝“云签”协议 协作防治大气污染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共奏“生态曲”同唱“双城记” 成渝“云签”协议 协作防治大气污染)

●《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明确,将突出交通污染和PM2.5、臭氧污染协同防控

●《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要求,将简化两地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审批程序,共同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出,将成立川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调小组,每年组织跨界污染问题联合执法行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殷鹏)4月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通过视频会方式,第一次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并“云签”《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两项合作机制和一份协议,全力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一起奏好“生态曲”,共同唱好“双城记”。

《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明确,将建立完善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突出交通污染和PM2.5、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以实现成渝地区优良天数增加和PM2.5浓度下降为重点,持续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要求两地简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共同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出,成立川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讨论联合执法工作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重要协调事项,每年组织跨界污染问题联合执法行动。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生态环境休戚相关。我省目前已编制完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研究报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大纲》《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初稿)》,正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战略定位、跨界水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等28项重点任务开展专题研究。

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川渝两地实际形势和问题短板,共同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环境治理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适应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能力建设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盘子”。

在此基础上,川渝两地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常态化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干流、嘉陵江等重点流域试点开展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共同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支持;推动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机制,共同争取国家设立环保基金成渝地区子基金,加大地方生态环保专项债券规模。

加强联防共治方面,川渝两地将共同推进长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涪江、渠江、乌江等七大流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实施跨界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沿江区域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动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动态决策管理系统,联合实施成渝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开展交界地区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试点;深化邻近区域固废土壤污染协同处置,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覆盖川渝两地主要污染源的监控设施体系。

为推动上述任务全面落实,川渝两地将建立定期工作会商机制,每月沟通协作事项,跟踪任务进展,不定期磋商相关工作。还将不断完善环评审批会商机制,推动川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开放合作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尽早落地建设。


编辑:邓勇 发布时间:2020-04-02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