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心理专家:面对新型肺炎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该怎么办?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华西医院心理专家:面对新型肺炎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该怎么办? 来源: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华西医院心理专家

面对新型肺炎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该怎么办?



编者语


在1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岚教授在线上做了一次关于“如何调节肺炎恐慌情绪”的科普直播,2小时的直播有许多干货,在看观看人数达到了34万人,为了让更多人能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医学生将直播内容整理成了文字。




突然而至的疫情,给普通人的心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不管是对疫情的担忧、焦虑、还是恐惧,甚至愤怒,在我们专业人士看来,这都是“应激心理”


01

什么是应激


当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应激”,而最近的这段时间大多数人可能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应激指一些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应激不仅可能持续一天两天,甚至还可能存续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在应激状态下人们难免会有情绪反应,特别是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担心、害怕,吃饭和睡觉不安稳,整天翻手机,看疫情数据和报道,浏览朋友圈,谁谁又生病了?再开开电视看看新闻,哪个省的数据又上升了?哪个地方缺物资了……


02

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行为反应

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与平常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大致可分为情绪方面、躯体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四方面的反应你们有没有中招?

情绪方面:无法控制的紧张、恐惧,害怕被传染;或是抱怨和愤怒,“为什么不早点控制传染源,早点封城?”、“为什么要戴口罩?”;或是因为疾病得不到控制,到了医院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感到无助无望,情绪不稳定,对待他人变得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听到感染人数上升时,血压也上升了,出现胸痛、气紧等症状,但去医院检查,测体温又是正常的;或是一些人出现轻微的头痛、出汗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但十分担心得肺炎而紧张地奔去医院。有的人还可能会出现各种躯体的不舒服,如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等,这些都可能是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躯体反应,但不一定是感染新型肺炎的症状。

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一些病人出院时害怕疾病没有完全治好,回去传染给家人,因此而过度紧张,本来已经降下来的体温又升高了,反而达不到出院的标准。这说明我们在应激之下会出现躯体的一些变化,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等。持续的紧张还可能会导致躯体方面的不适症状出现,诸如胸闷、头昏等。

所以,在应激状态下,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

认知方面:一些朋友总是觉得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停地刷手机看疫情相关数据变化,看相关新闻,还有的总怀疑自己被感染,对身体的某种感觉特别关注。在面对一些大的应激事件时,一些人还会改变对生命的认识,感叹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行为方面:大的应激事件还会导致人们行为方面的改变。想想近段时间我们最常见的动作是什么?是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吗?我们的朋友圈也深刻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有感叹新型肺炎传播如此之迅速的,有号召大家捐献物资的,还有提供各种各样预防新型肺炎知识的。

在新型肺炎来临之时,不同于往常新年追求热闹,大多数网友都尽可能地减少出行、宅在家里,迫不得已出门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门也会戴口罩。


总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思想上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疫情。面对疫情时我们要特别避免过度恐慌、焦虑。持续的恐惧和焦虑,会使我们的行为失当,还可能伴随后续的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


03

如何调整心态

1)    接受现实。

旅行计划不得不取消,假期计划也被打乱,不得不待宅在家里,心里面可能还是有些懊恼。但想想医务人员需要加班以应对疫情,上班时间变长,更辛苦,这点懊恼又算什么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应该调整作息,保证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建议大家不要一直关注疫情,可以设定去了解疫情的次数和时间,以避免心中持续的恐慌。

不然,等你焦虑过了头,还不是要去医院。毕竟医院已经高负荷运转了,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再给医院添乱了,再说了,你去医院增大了感染的可能性。


2)    学会识别自己情绪上的不适变化。

当出现一些过度焦虑情绪之时,鼓励大家把它表达出来,这有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

3)    适当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避免长期陷入焦虑紧张。

或是看看喜剧电影,唱唱歌,听听音乐,或是做些运动等,这些都能有效地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当负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整之时,我们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向专业人士倾诉。我们应多关注官方信息,以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防控指南为准,避免信息过载、信息之间相互矛盾而加重恐惧和焦虑情绪。

  • 对于那些特别敏感容易紧张的朋友,可以适当的与网络隔离。

5)要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关于恐慌和焦虑情绪的Q&A


Q1:我是前段时间从湖北回来,非常担心怎么办?

医生:担心是有道理的,可以理解。现在能做的是在家中自我隔离,进行观察,重视但无需过度焦虑。如果出现症状,可在线上咨询或去医院就诊。


Q2:这段时间外出活动取消,天天窝在家中感到无聊,看到疫情信息铺天盖地,感到很是焦虑咋办?

医生: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过度恐惧、紧张、易怒等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血压升高等身体反应。面对疫情,我们需要重视、关注,但无需过度恐慌与焦虑,面对这样的负性事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具体来说可以有这些做法:

1) 做好家庭建设

既然无法外出,不如利用春节假期做好家庭建设。

做清洁、做饭、增进家人感情都是很好的家庭建设。例如:和孩子共同读书、全家进行讨论等等,也许通过这个假期能增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时,积极进行家庭建设也会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疫情转移到别的地方,将危机事件转化为好事。

2) 合理规划安排假期,积极调整情绪,减少焦虑

娱乐(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等)、健身、学习网课、阅读等

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的时间,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视频、电话等)。

3) 生活规律,科学饮食

适量补充维生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生活规律、科学均衡饮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提高机体免疫力。

4) 学习疫情防护相关知识

调整好情绪也是为社会做贡献。若感到紧张、焦虑的情绪难以调适,可以网上咨询、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等。

经历此次疫情,我们可以有所收获,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可以更加成熟。

相信大家能够智慧地安排假期,做到既关注疫情,又能够给身体和心理充电,又能学习知识。


Q9:晚上睡觉紧张睡不着,怎么办?

不妨分析一下失眠的原因。

1)如果是因为疫情而紧张失眠,不妨做一下睡前放松训练:

呼吸训练:深吸气(腹式呼吸)5秒,保持5秒钟,再慢慢呼气。训练5分钟左右。

2)仔细想一想担心的事情具体是什么?担心自己患病?或是担心被他人传染?

采用触底法调适心理,帮助睡眠:如果您担心的事情发生,最坏的打算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解决方案?

3)可以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作指导。




编辑:滕云 发布时间:2020-01-29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