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施奇技 中非友谊万年长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妙手回春施奇技 中非友谊万年长)

医院黄昏急呼救  彭程迎难救危童

2019年11月6日黄昏,四川华西广安医院援非医生彭程接到援外国家卡松果医院(HOSPITAL AEGIONAL BUOTA NA FANTCHAMNA布奥塔-纳凡纳尚医院)的电话,有两个小孩“不行了”。

image.png

彭程跑步赶到医院,只见两个小孩趴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一个七岁,一个三岁,尤其是三岁大的男孩,颈部、背部、胁部、胸腰部、臀部、下肢、上肢均被烫伤,二度,很多还是深二度,烫伤面积大约占全身皮肤的32%,真是惨不忍睹。于是,彭程立马投入紧急的抢救,处理伤口,监测生命体征,涂烫伤膏,包扎……但是在西非卡松果,医疗设备是没有,药物也缺乏,蚊虫、苍蝇到处飞,而这里的医生、护士无菌观念欠缺,其工作之艰难可想而知。

彭程一边驱赶苍蝇,一边搅尽脑汁,就地取材,挥洒着汗水,辛勤的抢救。幸好出国援外前夕,彭程带了烫伤膏,还带了缠闭门骨伤科(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彭程是缠闭门的代表性传承人)的一些伤科用药。处理完毕,孩子有了生气。彭程又精心计算出患儿的补液量和抗生素用量,还配成补液盐,反复叮嘱患儿家长按时喂患儿喝。因为对于大面积烫伤患儿,最麻烦和致人命的就是休克、感染,这半点也马虎不得。而且非洲人办事欠认真,你不反复交代,并督促,是到不了位的。为此,彭程半夜1点还打着电筒(医院没有电)到住院部督促患儿补液。

缺医少药卫生差  辛勤换药倍感难

作为烫伤病人,按时、精心、专业的换药至关重要,是控制感染、修复伤口的关键。

但是,卡松果医院没有专业的消毒病房,彭程只有自己给纱布、剪刀、镊子消毒。尤其恼火的是当地非洲人基本卫生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无菌操作了。稍不注意,患儿裸露的创口就靠在脏脏的墙壁上,或者家长抓饭的手(没洗)就接触到患儿的烫伤创面,彭医生只有反复的纠正和教病房的护士以及家长。 

image.png

一次换药下来,常常要2个多小时,而炎热的卡松果和无情的蚊子、苍蝇更是无情的干扰彭程,有时蚊子、苍蝇落在伤口上,家长也不知道驱赶,珍惜、紧缺的外用药也让彭程头痛不已。天气虽然炎热,但冲洗伤口的湿润却不能尽快干燥,彭程只有叮嘱家长不停的给患儿扇扇。凉风扇到患儿身上,彭程的汗水无情的洒到地上,换药结束,彭程的帽子、白大褂、裤子就如同水洗一样。在中午、下午和晚上,彭程还得时时巡视病房,查看患儿和家长是否保护“换药成果”。一天早上,彭程揭开纱布,上了外用药,部分伤口适当暴露,以便让创面尽快修复。上午门诊尽管繁忙,彭程还是挤出时间去看病人,发现患儿在过道上,家长把彭医生的“在床上卧床休息”的医嘱早抛在脑后,一些伤口在家长脏脏的衣服上亲吻,而另外一些伤口也成了苍蝇的“机场”,这让彭程痛心不已。

这么严重的大面积烫伤,这么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洲生活习惯,让彭程的换药工作困难重重。但彭程毫不气馁,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问题,闯过一个个难关,度过一个个“险滩”,终于让患儿的住院工作步入正轨。

 难得探亲假,无私奉献给病人

疾病和瘟疫是卡松果的难关,但贫穷和饥饿也是当地的另一问题。

这么严重的烫伤,合理的营养也是患儿恢复的关键。但是家长给患儿的饮食能否让他吃饱都成问题,至于营养是不用谈了。彭程于是利用空闲时间赶到80公里外的首都比绍,买儿童配方奶粉赠送给患儿服用,以补充营养。同时病房蚊子太多,彭程还送蚊香给家长。

image.png

彭程援外差不多接近一年了,按照国家规定,家属可到卡松果探亲。在这个月,彭程的夫人蒋素珍也来到卡松果。本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但是作为护士的夫人却加入了彭程的抢救行列。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在这个美丽的11月,却成了夫妻双双携手干,无私奉献救病人。蒋素珍帮彭程消毒器械、吸药,递纱布,有了专业护士的帮忙,让换药等医疗工作顺利不少。在门诊的时候,蒋素珍还帮彭程分药。

 多少个日夜,彭程夫妇都在卡松果医院度过,聆听患儿的哭声,欣赏患儿痊愈的笑脸。尤其是那个月圆之夜,十五的晚上,本应是浪漫的花前月下,蒋素珍却打着电筒,陪着彭程在卡松果医院换药,给患儿测体温、喂药。当忙到月亮高空挂,已是深夜。月光的凉意却抵不住疲惫,那一夜,夫人鼾声阵阵,感觉是那样劳累。而彭程尽管心力交瘁,却倍感愧疚,难以成眠,朦胧中终因疲乏进入梦乡。睡梦中,患儿的爷爷给彭程说,孩子已经完全好了!

 大爱无疆勇担当  任劳任怨疗外伤

在卡松果这样恶劣的环境,遇见这样严重的烫伤病人,又难逢的一年一度两万余里的探亲假,也许遇见另一个医生就拒绝自己亲自治疗了,因为这样严重的病人常常需要日夜守护。但是在西非卡松果,要转院到比绍,首先不说家长的经济无法负担,单是崎岖颠簸的非洲路也无法转运遍体鳞伤的病人。何况首都比绍一样缺医少药,整个国家只有150个医生,当地的非洲医生水平也差,很多非洲医生在手术时,手术针、手术线掉在地上,捡起来又给病人缝合,而且要让非洲医生或护士(或其他国家援非的医生)日夜守护病人也是不可能的。

image.png

彭程到卡松果的第一周,上一批的队员就对他说,一些非洲人因为踢球受点皮外伤,然后反复感染,最后截肢的事时有发生。以往彭程也曾介绍过病人到过比绍,但这些病人都是如同到首都“赶个集”,又回到彭程援外的卡松果医院。如果彭医生建议转院,这个非洲儿童只会无情的来回奔波,不断地加重病情。不畏艰苦、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所以彭程选择了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任劳任怨地抢救病危儿童。 

病程的第六天,在彭程的精心治疗下,患儿的病情趋于稳定,大部分伤口基本愈合。看着本是危重的患儿,已经可以下床推着车车玩耍,彭程感到一丝欣慰。第十天患儿躯干、上肢、肩部、小腿烫伤康复。

生在非洲痛在非洲  困难还在后头

由于患儿躯干、上肢、肩部、小腿的烫伤已经康复,只剩下臀部和大腿处烫伤,而且剩余的伤口也明显好转,根据以往的经验,像中国小朋友,这样的情况,回家疗养即可。同时该患儿家长也没有经济支撑,于是患儿在第十天出院了。

但是哪知道,花明柳暗又一村,春天后头有病树,困难还在后头,彭程迎来新的挑战!

image.png

三天后,彭程到患儿家回访。一眼看见患儿穿着裤子站在家门口,让彭医生一阵心痛。为何不暴露呢,穿裤、脱裤岂不损伤伤口?同时捂得这么严实,岂不加重感染?拆开纱布,果不其然,有脓液渗出。于是再次消毒换药,并千叮万嘱,卧床休息,少动、少摩擦。第二天,彭程再去回访,看见患儿正坐在门口的沙地上,大腿的纱布黑黢黢的,满是泥沙。彭程只有再次消毒换药……如此反复,彭程有时看见患儿在和家中小朋友打闹,或者坐在塑料桶中……虽然伤口也在好转,但好转的速度让人揪心,但黑人家长习以为常,真是不骄不躁,好一个平常心!

如此下去,岂是办法?那一个深夜,彭程彻夜难眠,为患儿担忧,为黑人家长生气,为找到一个治疗“天天在沙地翻滚的烫伤患儿”,彭程是搅尽脑汁。到了凌晨5点,彭程没有找到神仙方剂,觉得长期下去,即便是神仙也没得办法。彭程决定,患儿必须回医院,接受护理和治疗!于是彭程先用中文写了一份医患沟通,再翻译成葡语,忙完已经是早上7:30。彭程开车到患儿家中,费尽口舌用葡语与患儿家长沟通,前前后后花了30分钟,患儿家长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回到了医院。

医者仁心 无怨无悔

每天中午十二点门诊下班后,彭程就到住院部,给患儿消毒换药,医院没有电,也没有烤灯,彭程就把患儿抱到病房外面的地上,铺上纱布,患儿睡在纱布上,让阳光把患儿的伤口烤干。

下午三点多,彭程又去巡房,看患儿调皮没?有一次,发现患儿正在地上爬,本来入院的几天经过彭程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伤口已经结痂,但由于乱动、大动,伤口又裂开了,红红的血,滴在地下,而妈妈却安然的在病房外面玩耍。


晚上七八点,彭医生也必须去看他,有时发现患儿坐在椅子上,大腿的伤口和患儿的肚皮不停的摩擦,丝丝渗血把干痂染得红红的。深夜两点钟,彭程轻脚轻手的起床,生怕吵醒援外同事,打着电筒,又去看患儿,有时发现被子搭在裸露的伤口上,准备揭开被子让伤口暴露。但一揭开被子,却发现妈妈的手在伤口上,而让彭程心痛的是,妈妈手上的血迹好像一朵苦菜花。彭程不得已,只有把自己的铺盖减了一个小洞,送给病人,叮嘱晚上患儿睡觉的时候盖这床被子,让伤口裸露。

早上七点过,彭程早早的去检查患儿,看伤口有否恶化和变化。每当发现问题,彭程就及时处理。一周下来,患儿剩余的伤口,终于完全结上了干痂,没有丝毫渗液。按照中国国情,这时患儿是完全可以回家了,但有了上次的非洲经验。彭程没让患儿出院,再坚持了一周,干痂终于完全脱落,患儿是彻底无忧了。但是2周下来,彭程却感觉很累很累,铮铮中国铁汉是彻底累垮了。

医者仁心。是呀,他为了中非友谊地久天长又当医护又当妈,援外艰辛是家常!但,他对记者说:作为一个中国医生,自己无怨无悔!


(杜修战)

 

编辑:lihonggang 发布时间:2019-12-11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