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忘的岁月——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来源:广安新闻网
(原标题:那些难忘的岁月——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冯宗凡(邻水)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野菜充饥的岁月,彷徨焦虑过国家前程与命运,遭遇过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晃,就像夕阳快落进山凹。面对新时代天堂般的日子,对人生岁月,与我同时代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惆怅。正当我们努力锻炼,保卫身体,增强健康,为早日圆满中国梦,实现习近平提出的“两个一百”年而奋斗,发挥丁点余热的今天,我们欢天喜地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活七十古来稀。70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7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蒸蒸日上,突飞猛进,在国际上的地位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姓的日子像倒吃甘蔗节节甜。人们的衣食住行今昔对比,胜过历代天骄。最美中国,山河似景,美不胜收,放眼青山绿水,耳听莺歌燕咏。花前成双结对,舒袖起舞星辰。生活在中国就是一种福气。而今中国巨帆鼓满,乘风破浪,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蓝天白云高,风吹花果香,草肥牛羊壮,绿水喜鸳鸯的新时代上河图。我这我的祖国感到骄、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的祖国富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在幸福生活面前,大家一定不要丢掉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每当看到餐桌上肉山酒海的时候,我就会乡愁难忘,往事回首,就会想起小时候想吃肉想吃饭的那种荒景。那时候,想吃顿肉,等于现在人想吃顿野菜。不能怪母亲无能,是因为母亲才成家,手里一穷二白。国民党丢了个烂摊子给新中国,人民的温饱就成问题,更不要说吃肉。为了人人有口饭吃,国家只能把有限的粮食计划着供应,居民和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人每月二十七斤,一天还不足一斤粮食,而且还不全是大米,还有部分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充数。人们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低线。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人们想吃肉就更加难了,肉成了人们的一种奢侈品。虽然生活条件不尽人意,但人民没有怨气,而且精神饱满,因为比起过去当牛做马的日子又高级多了,不但不受压迫剥削,反而成了国家的主人,一个个心头有说不出的多高兴。

吃肉虽然难,但还得让人们有肉吃。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小平,随着国家形势的好转,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城市人口肉食品需求,国家鼓励发展生猪,并实行生猪派购政策。与此同时,国营商业也开始经营肉食品。食品公司也应运而生。有些地方还建了食品接运站,开展生猎、山羊、家禽及蛋类品的购销。后来,除了县城有食品公司外,各个区所在地也成立了食品站。从上世纪50年代未至80年代初,食品站的叫法各地不尽相同,但称呼最多的,名字最吸引人的还是食品站。提起食品站就会联想到肉食品,而且这个名字在那个年代比起区公所的名字还要响亮。食品站的站长比区公所的区长还关火。如果有人在食品站工作,三亲六戚脸上都会有光,说话的语气都与别人不同。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食品站和供销社是社会上最羡慕的职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多种原因,物质变得非常紧缺,供不应求,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越来越严,为了保证城市人口每月能吃上一次肉的计划,层层下派了硬性“预购猪”任务,从县上到区上,区上到公社,公社到大队,大队到生产队,生产队到每户社员家,层层落实,责任到位,必须按时按量按质送交当地食品站。食品站再按任务层层上交。这种指令性的计划任务必须完成,实行问责制,也没人敢违抗。比如,某个区向某个公社派购800头猪,某公社有8个大队,每个大队平均100头,大队再把100头平分到每个生产队,生产队再把任务分解到每个社员头上。一般情况,每四户社员家要上交一头预购猪。这四户社员由谁家饲养,由队长指派,指派不下去,就由这几家自己决定,实在不行,就只有用原始办法解决——抓阄儿。当时生活比较困难,绝大多数社员不情愿饲养猪,怕养不肥,达不到110斤上交标准,怕到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就会受罚。养猪户压力大,饲养预购猪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他们心理有疙瘩,认为对农民不公平,为什么城里人,单位上的人吃肉由农村人来养猪,而且辛辛苦苦养一年甚至两年的猪,不但不赚钱,还要亏本,实再是想不通。当时养一头猪,食品站每斤毛重收购价是四角五分,食品站卖出来是九角八分一斤,每斤肉农民要亏五角多,如果百斤的猪,农民明显就要亏五十多元,猪养得越重,亏得越多,这个数字对当时的农民可不是个小损失,农民的养猪热情自然不高。那时的预购猪重量为什么都在一百斤左右,原因就在于此,当然,粮食紧张也是主要原因。

农民也不笨,他们也会打小九九。一旦家里分了粮食后,猪该交时,他们不出手,想把猪喂肥点,增加重量,这样的猪可多上一个档级,多上一档,每斤毛重    钱要高得多。这种情况一般是在秋收后出现。秋收季节,农民分得了粮食,人有吃的,猪也有吃的,心里也不慌了。如果早早把猪交了,粮食一旦统购,就弄不到饲料了。粮食出来后,都想多喂一段时间。如此一来,食品站就收不到猪了,收不了猪,就不能按时完成上级下派的收购任务,各地就无猪可调,吃供应粮的城市人口就吃不上肉,就会有意见满天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增加农民的送猪积极性。食品站的员工就亲自到各生产队催收,并承诺,凡是在规定时间内送交的猪,都上调一档,而且粮食统购时也留给猪饲料。这些奖励办法,解决了农民的初心,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缓解了生猪外调和市场供应需求。

现在的人根本不相信,那个年代想吃猪肉,比吃龙肉一样的难。单位干部职工每月有保健肉,但是定期定了量的,不是放开肚子吃,要凭肉票,但不管怎样,每月还能打一次牙祭,占点油水。但住在城里的居民就没有单位干部职工那种待遇了,只有过年过节才分得一点肉票,平时,肉星星都沾不到一点。当然,农民就更是下一等了,要是运气好,生产队的牛老死了,哪家喂的猪得了猪瘟或掉进圈里被粪水淹死了,全生产队的人可以按人头分得一两二两的肉回家打一回牙祭。有些条件好的生产队,为了让社员们过年有肉吃,就向上级请示同意后,就从养猪的社员家里买一头猪来杀,如果猪大,每个人可能分到四五两肉。生产队分肉时,分得头痛,大家都想要肥肉,肉越肥越好,肥肉营养,可以熬油,油可以炒菜。都不想要瘦肉,分到瘦肉的人很失落,如果拿瘦肉去换别人的肥肉,还要补肥肉的钱,或者二两肥肉换一两瘦,不然人家不会换。你看现在,谁还想吃肥肉,一个个长得营养过剩,肥得减肥抽脂,不说吃肥肉,看到瘦肉都没得味口。记得有一年,我们生产队有条牛老了,不要说耕田,走路就打偏偏。

牛是生产工具,又不敢杀,只能让它自然死亡,如果让它自然死亡,死后基本上是皮包骨头,那样就太可惜了。有天晚上半夜,我起床上猪圈,听到隔壁队长家还有人在说话,我朦朦胧胧的听到一句:趁它现在还有肉。后面他们说了些什么,我倒床就睡了,也不想去知道。第二天一早,养牛的鲁老汉就跑来给队长报告,他把老牛牵出去放,老牛没走稳,踩滑了脚,滚下崖去摔死了。队长一点也没着急的样子,他说昨晚老牛给他托了个梦,说它老了,不想活了,没想到这梦还真准,它就这样子去死了。队长把老牛摔死的事报到了公社。公社不敢马虎,派人亲自来现场察看,确认是摔死的后,没深究。队长就找社员把老牛抬回剥了皮,一家人连骨带肉的分了一坨。至于老牛是不是自己踩滑脚掉下崖摔死的,谁也没去怀疑,至于头天晚上,队长家里那些人说了些什么,只有天知、地知、队人他们知,社员们也不想去知,只要有肉吃就行。笔者小时候想吃一顿吃,可以说是盼穿双眼。当时特别羡慕我的一位同学,他父亲是食品站站长,他说他家经常吃肉,说得我口水流起三尺长。为了想肉吃,我就主动接近他,经常给他抄作业,帮他跑这跑那,甚至还帮他打过架。有一次,我帮他打架,打输了,为了保护他逃,我被对方打得头破血流,但值得,他为了感谢我,星期天把我带到他家去吃了顿肉,那顿肉我至今还回味犹新,很香,特别好吃,那种味道,我现都一直没吃出来。这种事如果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他们根本不会信,他们没有经过那种艰苦岁月,所以对现在的富贵生活他们不晓得珍惜,吃好穿足了还觉得不幸福,不知道什么才叫幸福?

为了让大家有肉吃,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鼓励农民多养生猪,毛主席把这事挂在心中,专为全国农村题词:“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全国人民最听毛主席的话,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养猪热潮,到处都建起了养猪场,笔者生产队修了十几个猪圈,养了二十几头猪。为了把猪养肥养壮,队上派了个四十几岁的单身汉当专职饲养员,和猪同吃同住。每到星期天,我就去打猪草交给养猪场换工分。但是,好景不长,还不到半年,猪圈就空了一半。原因只注重养,不懂防疫,不懂科学。很多猪放在一个猪场养,风险很大,如果一头猪病了,不及时防止,猪场的猪都会交差感染,而且感染惊人,搞不好就会全猪覆灭。当时有种猪瘟病,当地人称为“火印”病,猪身上到处都是红斑,像用火烙了似的。公社虽然有兽防站,但兽医少,医术不高,对“火印”病束手无策。猪一旦被烙上了就像人蹲粪坑——等屎(死)。猪瘟得不到遏制,造成多数猪场有圈无猪,养猪热情锐减,加上粮食紧张,饲料跟不上,集体养猪成本远高于农户饲养,除了粮食、饲料、饲养员的工分,一头猪上交后,生产队根本没得收入,这种戴起碓窝请神费力不讨好的事谁还愿意做,没多久,各地猪场就人去猪空,偃旗息鼓了。笔者生产队猪场的猪全都死在“火印”病上。上面要求猪不能吃,要深埋,但这些猪都没被深埋到土里去,而是偷偷埋进了社员们的肚皮里,但庆幸的是,全队社员没有一个被传染上了“火印”,反而是这些猪肉解了社员们想吃肉的馋。

当时猪肉少,吃肉难,一是粮食不够吃,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造成了猪肉紧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策管得紧。即便是有个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农户,他有心养猪,也是心有余而不敢。你要喂必须先把“派购猪”任务完成后,经过上级允许后才能自己再喂,否则就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弄不好还会上台挨批斗。政策紧也是猪肉紧张的因素。农民不想养猪,不愿意养猪,养猪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送交“预购猪”不但困难,而且还很麻烦。与食品站近的地方,困难不大,如果偏远的地方,送交“预购猪”就十分不易。

笔者十五六岁时,去我四孃家玩,恰好赶上她家要送交“预购猪”。我四孃家住在半山腰,到食品站送猪要走二十多里崎岖不平的毛狗路,有一段路还很窄小,窄得不能让路,而且下面是悬崖,不要说肩上还抬头猪,我平时空着手走这段悬崖窄路就得小心翼翼。那段时间我四姑爷正在生病,又是忙着种玉米的时候,找不到人帮忙抬猪,看着四孃焦急的样子,我就自告奋勇说我来抬。四孃看我还小,心痛我怕把我腰伤到,但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只好让我抬。我们点起灯吃饭,顶着月亮上路,踩着露水送猪。为什么要这么早走呢?想去早一点排队,去晚了,猪多了,到了下午还交不脱。我孃抬后面,我抬前面,为了让我省力,我孃抬的这头扛子很短,我抬的那头扛子很长,重量多半就在我孃那头了,我这头就轻多了,实际上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配脚。我们一路上走得十分艰辛,因为我合不上我孃的脚步,走起来是扯的,很费力。我们抬着满头大汗,汗流浃背。我后悔死了,早知如此,我真不该自告奋勇。当来到那段悬崖窄路时,我孃晓得这段路不好走,怕我累了走不好,就叫我歇会儿再走。当然休息一会儿走,脚力会稳一些,但我想称能,没有歇气,直接走上了悬崖窄路。我孃一边走,一边叮嘱我,不要慌,一步一步踩稳了再走。就在这时,一只“日眼蚊”突然钻进我眼里了,我哇地一声,晃了,人不知怎么

就倒了,还好,我孃力挽狂澜,也不知她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双手紧紧地抓住竹巴节,死死地抱着猪,坐在了悬崖路上。我回过神来,吓出了一身冷汗。还好,我是倒在了路里面,如果倒出去,下去后,就会像砂罐一样补不起。我孃吓得说不出话来,直喘粗气。猪也可能被吓坏了,像个乖巧的小孩静静地躺在我孃的怀里。此时此刻,它稍有躁动,场面会无法收拾。我暗暗骂了句:狗日的“日眼蚊”。我孃为了安抚受惊的猪,一边给它抠痒,一边慢慢地把它放在路上,然后示意我蹲下,拿起扛子,放在肩上,我们慢慢地抬起猪,心有余悸地走出了这段悬崖窄路。我终于松了口气,这哪里是在送猪?明分是在送命!至今回想起那段经历,我还浑身倒毛。

送猪难,上猪也难。像我们鸡鸣起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精疲力竭,差点送命的把猪抬到食品站,还得排队,等食品站的收购员上班后来发号,然后按号进行收购。收购员按号先给猪称毛重的毛重,称了后,再看猪肚子大小进行估食,然后减去估食,才是猪的真正毛重。每头猪,收购员都会估计15斤至10斤左右。这个环节,收购员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准确。如果你与收购员沾亲带故,他会少给你估计7斤8斤的,甚至不估计就收了。当时,在食品站当个收购员,是个实权人物,起码不会缺肉吃。估食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与食品站的切身利益。在估食环节上,收购员经常和上猪的农民争得你死我活,出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弄得头破血流。如果你不接受收购员的估食,也可以,那就让你的猪饿个半天甚至饿到第二天再给你称。很多农民明知吃亏,但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只能认了。称完毛重,你愿意接爱收购员的估食,他就给你开张“完成证”,拿起“完成证”可以到食品站办公室去领4尺左右的补助布票,然后把“完成证”交给生产队,生产队再根据猪的重量补助工分。

大难不死办事顺。我和我孃把猪抬到食品站,天还没亮。我以为我们是来得早的,但比我们还有来得早的,我们前面已经有了三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送猪队伍越来越长,空气中全是一股猪屎味,人猪之声组成了一曲“送猪忙”的交响乐。

八点刚过,收购员就来发号了,然后就按号给猪称毛重。前面一二号不接受收购员的估食,和收购员大吵大闹,动静闹得很大,食品站站长亲自出面解决,为了不影响后面的人,就叫一二号把猪牵到地坝上,等二个小时后再称。收购员的情绪不知道是受了一二号吵架的影响,还是对我们开恩,他给我们的猪估计5斤食,最后毛重是115斤。我看我孃表情很高兴,这个估食,让我们享受到了收购员亲戚的待遇,也算是给我们有惊无险的补偿。我孃领了补助布票后,专门到街上给我买了2根麻花,也算是给我的奖励。

后来,随着形势的好转,政策的调整,农民家中有了余粮,养猪的人也多了,国家的生猪派购政策也取消了,养猪人可以自行杀猪卖肉,也可以直接卖给杀猪的人。市场放开后,个休屠宰户、屠宰场如雨后春笋,吃肉再也不用到食品站去买了,肉票也不用了,买肉排轮子的现象也看不见了。食品站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吃香了,受到市场冲击后,逐渐萎缩了,最后消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退出了计划经济的历史舞台。

食品站的消失,是新中国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是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提高的一个缩影,也只是冰川一角。但不可否认,食品站为那个时代做出了贡献。现在我们吃肉不再是一种奢侈,就像吃青萝卜一样的简单。我们现在的祖国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没有理由对我们的祖国说三道四,肉中挑刺。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雄伟。看!青山绿水再向我们招手;听!蓝天白云在向我们呼唤。我们向新中国成立70周致敬!祝福祖国——万岁。


编辑:龙治伟 发布时间:2019-12-05
往期回顾 查看更多